早上刷牙时牙龈出血?吃苹果留下血印?口气重到社交尴尬?别以为这只是“上火”,很可能是牙周炎在作祟。作为口腔健康的隐形,牙周炎初期症状隐蔽,但若不及时干预,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甚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这个困扰近90%成年人的口腔问题。
健康的牙龈应该呈淡粉色,紧贴牙面,像一件合身的“高领毛衣”保护牙齿。当牙龈变得暗红、肿胀,刷牙时出血,就像毛衣领口松了缝,细菌开始趁虚而入。初期牙周炎(牙龈炎)阶段,炎症仅停留在牙龈组织,此时通过洁牙和正确刷牙,完全可以逆转。
如果忽视早期信号,炎症会向深层蔓延,形成牙周袋。这时你会发现:口臭即使用漱口水也压不住,牙齿看起来“变长”(其实是牙龈萎缩),冷热敏感加重。牙槽骨就像牙齿的“地基”,此时已经开始被细菌悄悄腐蚀,X光片能清晰显示骨量流失——这个过程就像房子地基被蚂蚁啃噬,表面看不出,实则危机四伏。
误区一:“出血是因为牙刷太硬” 改用软毛刷确实能减少机械刺激,但若出血持续2周以上,说明牙龈炎症未消除,单纯换牙刷治标不治本。
误区二:“洗牙会把牙缝洗大” 洗牙后感觉牙缝变大,其实是清除了原本填满牙缝的牙结石。就像清理堵塞的下水管,不是管道变宽了,而是了本来面貌。
误区三:“牙周炎吃药就能好” 抗生素能短期控制急染,但无法清除牙结石和菌斑。就像屋子发霉只喷消毒水,不铲除霉斑照样会复发。
步:诊断 牙周探针检查+全景片评估,确定炎症程度。轻中度患者通常需1-2次龈下刮治,重度可能需翻瓣手术。
第二步:家庭维护 巴氏刷牙法+牙线+冲牙器三件套缺一不可。记住:“横向拉锯式”刷牙等于用锯子砍树,45度斜插牙龈沟的震颤式清洁才是正确姿势。
第三步:定期复查 治疗后的3-6个月是复发高峰期,建议每3个月做一次口腔保养。就像汽车需要定期换机油,牙齿也需要维护。
长期吸烟者、糖尿病患者、孕妇、更年期女性都是牙周炎高发群体。香烟中的尼古丁会收缩血管,掩盖出血症状,等发现时往往已到中晚期;而激素变化会使牙龈血管通透性增加,更容易被细菌攻破防线。
相比动辄上万元的种植牙,每年几百元的洗牙投入简直微不足道。建议健康人群每年洁牙1-2次,已患牙周炎者按医嘱增加频次。记住:没有“老掉牙”这回事,牙齿本该陪伴我们终身,提前脱落基本都是疾病所致。
后提醒:如果出现牙龈脓包、牙齿移位、咬合无力等症状,说明炎症已进入活跃期,务必在72小时内就诊。牙周炎就像沉默的冰山,水面下的远比你看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