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照镜子,又被自己的黑眼圈吓一跳?明明睡够了8小时,眼下却像抹了炭灰。黑眼圈这个“”,困扰着少60%的成年人。今天我们就来,为什么你会长黑眼圈,以及真正有效的改善方法。
很多人不知道,黑眼圈其实分三种。种是血管型,眼下皮肤薄得像纸,血管颜色透出来形成青紫色,经常熬夜的上班族常见。第二种是色素型,像没卸干净妆似的棕褐色,防晒不到位或经常揉眼睛的人容易中招。第三种是结构型,因为眼袋或泪沟形成的阴影,45岁以后特别明显。
天天用眼霜还是没?可能你搞错了原因。遗传因素占了很重——天生皮肤薄、血管位置浅的人,从小就容易有黑眼圈。其次是年龄问题,25岁后胶原蛋白每年流失1%,眼下皮肤越来越透明。于熬夜、用眼过度这些坏习惯,就像是给黑眼圈“加油”,会让情况雪上加霜。
1. 冷敷急救法:把金属勺子放冰箱冷藏10分钟,轻轻按压眼周。低温能收缩血管,快速改善浮肿和青紫,特别适合熬夜后急救。 2. 选对眼霜成分:含咖啡因的产品能促进循环,维生素K可以改善淤血,烟酰胺能阻断黑色素转移。记住要像弹钢琴一样轻点涂抹,拉扯皮肤反而会加重问题。 3. 医美手段:射频仪器能增厚真皮层,让血管不那么明显;特定波长的激光可以击碎色素颗粒。这些都需要医生操作,一般3-5次。
有人说贴黄瓜片能去黑眼圈?其实水分蒸发时还会带走皮肤水分。茶叶包敷眼?没杀菌的茶叶可能有微生物污染。离谱的是痔疮膏去黑眼圈,里面的刺激性成分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。想要科学改善,还是要对症下药。
白天一定要做好防晒,紫外线会加重色素沉着。看电脑时保持50厘米距离,每半小时闭眼休息1分钟。枕头垫高些能防止水分淤积,睡前2小时别喝水。重要的是23点前入睡,深度睡眠时眼部循环好。
如果黑眼圈突然加重,伴随瘙痒或水肿,可能是过敏或肾脏问题。儿童出现持续黑眼圈,需要排查过敏性鼻炎。50岁后新出现的黑眼圈,要警惕恶性可能。这些情况建议尽早就诊,普通黑眼圈就不用太担心啦。
其实轻微的黑眼圈根本不影响健康,有时候是我们对自己太苛刻。如果试过各种方法还是不满意,不妨学着和它和平共处。毕竟比起的外表,充足的睡眠和快乐的心情,才是好的“护肤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