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年50岁,10年前因为血管疾病接受过一次手术。如今回想起来,如果让我重新选择,我依然会在当时做手术,但会花更多时间选择医生,而不是匆忙决定。术后我认识不少病友,很多人得非常好,关键就在于找到了的。我的经历仅供参考,大家不用过度担心后遗症,选对医生和方案很重要。
血管手术属于四级大手术,虽然现在技术很成熟,但仍需谨慎对待。我刚做完手术的个月,下肢非常受限,走路都有些吃力。如今十年过去,行动基本正常,但不适感偶尔还会出现。比如天气变化时手术部位会有点酸胀,运动久了容易疲劳。不过和术前频繁疼痛相比,这些都不算什么。
另外我还遇到过一段时期的血压波动,医生说是神经调节还在适应,大概半年左右就稳定了。包括术后有一阵子皮肤比较容易淤青,现在也基本不再出现。可以说,我拿这些暂时的不便,换来了长期的生活质量提升。
这十年来,我一直保持低盐饮食和定期锻炼,再没有像以前那样放任自己。手术部位虽然,但依然比其它地方“娇气”些,比如不能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,冬天需要格外注意保暖。偶尔我还能感觉到血管搏动和以前不太一样,但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。
术后两三年的时候,肢体偶尔会出现麻木感。当时主治医生告诉我,血管手术难免会触碰神经末梢,期通常在半年到一年。但我这几年偶尔早起还是觉得有些地方麻麻的,不过非常轻微,完全不影响日常,别人也根本看不出来。
手术对我外观的影响非常小,只有一道很淡的痕迹。刚做完手术时确实容易疲倦,医生说是因为身体正处于修复期,三个月后体力就基本了。因为手术区域组织需要重新愈合,有时局部摸起来稍有硬结,但表面基本平整,不影响外观。
很多人关心全麻是否会影响记忆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觉得思维能力没有变化,当然这也可能和年龄有关,不能完全归因于手术。
我现在这个年纪,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血管健康。很多家长可能和我同龄,他们的担忧我非常理解:既希望孩子健康,又怕治疗有风险。我想说,任何手术都有两面性,短期内明显,但长远来看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过程。毕竟“欲戴冠,必承其重”。
血管疾病虽然听上去令人担心,但只要做到早筛查、早诊断,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和医生,很多问题都可以避免。建议大家多比较不同医院的,查看他们的临床,不要只看宣传。也可以参考一些发布的费用指南做到心中有数,比如一些医院会公示常见血管手术的价目,从基础检查到复杂治疗都有明确范围。
后想强调,健康才是真正的财富。不管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,一定要把评估和自身感受结合起来,理性决策。希望我的这些切身经验,能为你一些有益的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