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女性在体检时突然被查出“卵巢囊肿”,反应往往是惊慌。其实卵巢囊肿并不罕见,20-50岁女性中约有会遇到这个问题。今天我们就用通俗的语言,讲讲这个藏在盆腔里的小问题。
卵巢每个月都会形成卵泡,正常情况下卵泡破裂释放卵子。但有时候卵泡没有正常破裂,或者排卵后形成黄体的过程出现异常,就会积累液体形成囊肿。这类生理性囊肿占70%以上,就像皮肤上偶尔冒的痘痘,2-3个周期后大多会自行消失。
还有部分囊肿与内分泌失调有关,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小卵泡会像串葡萄一样堆积。真正需要警惕的是病理性囊肿,包括巧克力囊肿(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)和囊腺瘤等,这些不会自行消退。
1. 持续的下腹坠胀感,尤其在中期更明显
2. 突然的尖锐腹痛(可能是囊肿扭转或破裂)
3. 小便次数增多(较大的囊肿膀胱)
4. 经期延长或非经期出血
5. 腰围莫名增大(囊肿直径超过10cm时)
需要特别说明的是:很多卵巢囊肿早期根本没有症状,这也是为什么妇科医生反复强调定期体检的重要性。
当B超报告出现以下描述时不必过度紧张:
• “无回声区”代表普通液体囊肿
• “直径<5cm”通常建议观察
• “边界清晰”多数是良性特征
但如果看到“实性成分”“血流信号丰富”“乳头状突起”等描述,就需要配合标志物检查进一步确认了。
医生一般会综合三个要素判断:
1. 是否持续存在超过3个月?
2. 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状?
3. 是否有恶性风险指标?
对于生理性囊肿,医生常建议下次干净后复查。而达到手术指征的情况包括:囊肿直径超过5cm、存在实性成分、CA125等指标异常升高、备孕期间影响排卵等。
误区1:卵巢囊肿=
多数生理性囊肿不影响生育,即使是巧克力囊肿,通过规范治疗也有自然怀孕的可能。
误区2:必须马上手术
实际很多中,医生会建议先服用短效避孕药调节激素,观察2-3个月再决定。
误区3:豆浆/鸡肉会刺激囊肿
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日常饮食会直接影响囊肿,但肥胖确实可能加重内分泌紊乱。
虽然不能完全避免,但我们可以:
• 每年做一次妇科B超(经检查更)
• 规律作息减少内分泌失调
• 及时治疗痛经(可能是内异症信号)
• 避免滥用激素类保健品
记住: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。如果已经确诊卵巢囊肿,请保持3-6个月的随访周期,把B超报告按时间顺序保存好,这对医生判断病情变化非常重要。
后提醒大家,网上那些“三天消除囊肿”的偏方千万别信。的事交给的人,你的卵巢健康值得认真对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