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总感觉耳朵里像塞了团棉花,听别人说话像隔了层毛玻璃?这种耳朵发闷、听力下降的情况,不少人都遇到过。今天我们就来耳鼻喉科常见的几种耳朵问题,帮您初步判断是否需要及时就医。
很多人习惯用棉签掏耳朵,殊不知这个动作可能把耳屎越推越深。当耳道里的耵聍(俗称耳屎)积攒成硬块堵住耳道,就会出现耳朵发胀、听力减退的情况。比较典型的特征是,洗澡或游泳后,突然感觉听力明显下降——这是因为耵聍遇水膨胀堵塞了耳道。
遇到这种情况别急着用工具硬掏,更不要尝试网传的"滴食用油软化"方法。正确做法是到耳鼻喉科门诊,医生会用工具取出,整个过程通常5-10分钟就能解决。
感冒后耳朵像是蒙了层膜?这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在作怪。当感冒引发鼻炎时,鼻咽部的炎症可能通过咽鼓管波及中耳,导致中耳腔积液。患者会感觉耳朵像灌了水,听自己说话有回声,时会出现耳痛。
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更常见,因为他们的咽鼓管又短又平。如果症状持续超过2周,或者出现明显耳痛,建议及时就诊。医生可能会开具鼻喷激素或黏液促排剂,帮助炎症消退。
坐飞机时耳朵疼得?这是典型的气压性中耳炎。当外界气压快速变化(如飞机起降、潜水时),如果咽鼓管不能及时调节中耳压力,就会导致鼓膜内陷甚出血。
预防的方法很简单:在飞机起降时多做吞咽动作,或嚼口香糖。对于感冒期间必须乘机的人群,可以提前使用减充血剂喷鼻。如果已经出现剧烈耳痛且持续不缓解,需要尽快就医排除鼓膜穿孔的可能。
长期戴耳机开音量?经常出入嘈杂的娱乐场所?这些行为都在悄悄损伤你的听力。噪声性耳聋初期可能只是对高频声音不敏感,比如听不清鸟叫声、门铃声,发展下去会出现持续的耳鸣。
这种听力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。建议日常使用耳机遵守"60-60原则":音量不超过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不超过60分钟。如果已经出现耳鸣症状,建议尽早就诊进行听力检查。
当出现以下情况时,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:持续3天以上的耳痛;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;耳朵有液体流出;伴随头晕或面瘫的耳部症状。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出现的单侧耳鸣或耳闷,需要排除听神经瘤等疾病。
日常保护耳朵其实很简单:戒掉掏耳朵的习惯,控制耳机使用时间,感冒时不要用力擤鼻涕,乘飞机时注意做好耳压平衡。记住,耳朵的问题往往是"小毛病不治,大病吃苦",及时关注耳部异常症状,才能保护好宝贵的听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