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经常听到“蛀牙”这个词,但你知道它真正的名字叫“龋齿”吗?龋齿是牙齿表面被细菌侵蚀后形成的微小孔洞,如果不及时处理,这些小洞会越变越大,甚引发剧烈疼痛。很多人以为只有孩子才会蛀牙,其实成年人同样面临龋齿的威胁,尤其是喜欢甜食、忽略口腔清洁的人。
龋齿早期可能不痛不痒,但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蛛丝马迹:一是牙齿表面出现白垩色斑点,这是矿物质流失的初表现;二是吃冷热食物时短暂敏感;三是牙齿上出现明显的黑线或小洞。如果发展到牙龈肿痛、夜间自发疼痛,说明细菌已经侵袭牙髓,这时再不治疗可能就需要根管治疗了。
1. 细菌军团: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会分解食物残渣产酸,腐蚀牙釉质; 2. 糖的陷阱:蛋糕、可乐等含糖食物是细菌的“营养餐”; 3. 时间漏洞:饭后20分钟是细菌活跃高峰期,不及时刷牙等于放任; 4. 先天弱点:排列不齐的牙齿更容易藏匿食物残渣。
牙刷选对不如用对:每天少刷牙两次,每次2分钟,采用巴氏刷牙法(牙刷倾斜45度清洁牙龈沟); 牙线才是隐形英雄:牙刷只能清洁60%牙面,牙线能清理牙缝中的顽固残渣; 定期检查比补救更重要:每半年洗牙一次,医生会用探针发现你看不到的早期龋坏。
浅龋:仅伤及牙釉质,通过氟化物涂布就能促进再矿化; 中龋:形成明显龋洞,需要去除腐质后树脂填充; 深龋:接近牙髓时可能需垫底保护或根管治疗。记住:越早处理,花费越少,痛苦越小。
误区1:“不疼就不用治”→ 龋齿不会自愈,小洞不补大洞吃苦; 误区2:“勤刷牙就不会蛀牙”→ 还要配合牙线和饮食习惯; 误区3:“乳牙蛀了不用管”→ 可能影响恒牙发育; 误区4:“补牙材料越贵越好”→ 根据龋坏位置选择适合的材料; 误区5:“可乐当水喝只会发胖”→ 酸性饮料会直接软化牙釉质。
孕妈妈:激素变化易引发妊娠期牙龈炎,建议孕前做口腔检查; 老年人:牙龈萎缩导致根面龋高发,可选用含氟漱口水; 戴牙套者:隐形矫治器佩戴者需每天用冲牙器清洁托槽周围。
奶酪能中和口腔酸性环境,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冲刷细菌,绿茶中的儿茶素抑制变形链球菌。当然,这些不能替代刷牙,只是辅助手段。
牙齿的健康需要日常的精心维护,发现问题及时找医生处理。下次当你忍不住想吃第二块巧克力时,想想那些正在你牙齿上“挖洞”的细菌,或许就能放下手中的甜食了。